#历史真相官#
酒乡酒话
文/徐志顺
中国酒文化可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与酒有关的典故传说、传奇故事、曲赋诗词数不胜数。曹操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如渑之酒常快意,亦知穷愁安在哉?”岑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些诗句或豪放,或忧怨,或直白,或隐约,一句诗话,背后有多少故事,单是吟诵一番,都让人陶醉其中。大文豪们硬是把酒文化捧进了高雅殿堂。让人觉得,如果不喝酒、不懂酒,都算是个“文化残疾”。
商南人喜欢喝酒,也喜欢酿酒。人们穷也喝酒,富也喝酒,喜也喝酒,悲也喝酒,苦也喝酒,乐也喝酒。酒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无酒不成宴席。有朋友自远方来,约几个相识,先摆上酒,再弄几个小菜,吃着、喝着、谝着,山高路远,酒浓情长。生意开门大吉,老公提拔副总,老爷子百岁华诞,那也要摆几桌、拉几席庆贺庆贺。不用说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人生大幸大喜,更得大庆大贺。就连小伙子网恋失恋,傻大个官司打输了,心情不好,也得喝酒,要么一个人在家喝闷酒,要么遇到个同病相怜的一起喝苦酒,以酒解千忧,以醉忘万愁。总的来说,不管啥日子,不管啥心情,一年四季什么时候喝酒都能找到合适的借口。
好山好水有好酒。商南山大沟深,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泉。马趵泉、黑龙泉、冷水泉、间歇泉、吴家泉等,山泉水质好,能酿出好酒。城关的“商山四皓”,富水的“闯王醉”,金丝峡的“金丝玉液”,试马的“宋王琼浆”,湘河的“丹江仙醇”,赵川的“五粮烧”……山野村夫自制自酿的包谷酒,也敢叫“赛茅台”“五粮输”。每年到了腊月,正是烧酒的好季节,丹江、滔河之上,沟沟岔岔雾霭中,竹树环合小院、小桥流水人家,到处都都飘溢出浓浓的醇香,随便走一走,都会熏然欲醉、飘飘若仙。
在商南的街面上走一走,最多的是“酒家”“酒店”“酒馆”和“酒庄”,农村镇镇都有酒企酒厂,村村都有酒作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酒产业网络,对全县脱贫摘帽还做出了很大贡献呢。这些酒自己酿制,不作假、不兑水,纯粮食酿造,纯原浆分装,可谓价廉物美,喝过的人无不赞不绝口。只可惜农村人大多用以招待亲朋,自酿自饮,很少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投入大市场做成大气候。只不过把自己喝不完的才向游客销售,顺便赚一小把钞票,哄媳妇儿高兴。
商南人喝酒很讲究。讲究礼节,讲究文化,讲究仪式感。农村家家在堂屋都设有香火台,专祭祀“天地圣亲师”五尊,以教导晚辈子孙感恩天地赋予,心念圣亲尊长,传承耕读持家。堂屋摆有一张八仙桌,背靠香火台面向大门为上席,为尊长贵客座位,次客坐上席右手一方,陪客坐左手一方,上席对面为下席。
商南县是个移民荟萃的县,祖辈来自周边不同的省,文化流传不一样,一处与一处习惯、规矩也不尽相同,不能死板教条。有时坐乱了,也不必大惊小怪太较真。知其错而不说破而使其难堪,是一种修养。会说话的人经常说:贵客坐哪,哪就是上席。听到是个“圆包蛋”话,其实蕴含着对人的尊重和做人的智慧。一个酒场,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是主角,是装台,是龙套,各自都有分寸。谁是最佳主演,谁是最佳配角,酒后自有分晓,何须计一时短长。
喝酒讲究个“义”“气”“韵”。喝的是个义气,喝的是个豪气爽快,喝的是个意韵和谐。请谁喝酒,请什么人陪,那是基础课,不仅要考虑酒量,更要考虑身份、语言、性格等,所谓“一桌人不说两桌话”。如果请来作陪的是个五大八大的“二杆子”,搞不好喝出矛盾闹别扭,伤了感情伤和气。
喝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人介绍,个个见面。相当于小说的“开端”。坐到一起,人人推杯换盏,算是先认识一下,主人的介绍,为谁是主攻、主攻谁埋下伏笔。第二阶段,点兵点将,打关过关。相当于小说的“发展”。酒过三巡之后,陪客先打关,一人主打,众人应关,从主客开始,“出门顺”。陪客打了客人打,最后是主人打关。打关人讲“政策”,打杠子、划拳、比大小、五子三猜,摇骰子、砸金花、美女缠身,江湖乱道、五花八门,打关者拿出自己的强项,以绝对优势保障绝对主动权。第三阶段,自由结合,军阀混战。相当于小说的“高潮”。突出重点,能者多劳。酒量大的就渐露头角,有人趁机报仇雪恨,有人见风使舵促下坡碌碡。这就需要主客对酒场有个很好的掌控和把握,压得住阵脚。把握不好,弄得烽烟四起、战火连天、鱼死网破、人仰马翻,有的摔筷子砸碗,有的“现场直播”,伤身体又伤和气。小小酒场,当个“场长”都不好当,也是有责任的。
说劝酒是一门艺术,并不为过。劝酒劝得好,人们喝得高兴,心里畅快。请你喝一杯,说“一心敬”,你得喝,不能“敬酒不吃吃罚酒”;请你喝两杯,说“俩相好”,你得喝,哥俩总不能不好吧;请你喝三杯,说“三星照”,你得喝,谁不愿意“福禄寿”三星常伴呢……说着说着就喝高了。还有劝酒高招,什么“酒品见人品”,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伤肠胃,不伤感情”……还有更高的,唱起商南民歌《十杯酒》唱一杯,喝一杯,十杯下肚,不醉也差不多了。酒量不大的就搬出“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挡箭牌,一杯清茶在手,千劝万敬浑不怕,“任尔东南西北风”。一场酒,一台戏,艺在其中,趣在其外。
“酒壮怂人胆”,有人酒前说人话,酒后发疯癫;有人平时是懦夫,酒后打架扒豁子;有人平时很谨慎,喝酒后逞强装好汉,越是危险越向前。且说有一个小伙子,酒后驾驶,把车直接开到别人猪圈里,把老母猪吓得早产,生下十几个小猪仔长得像老鼠,瑟瑟发抖。脚猪更是吓得好几个月不敢出门,把好几笔生意都耽误了。
酒到底是不是好东西?不是好东西,为什么经历几千年传承,经久不衰,越喝越广泛?说它是好东西,为什么输了喝?为什么喝出了那么多的闹剧甚至悲剧?酒能成事也能坏事。有人因酒结友,有人因酒成仇。“酒场有风险,饮酒须谨慎”!
酒不在多,亦不在贵。“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寄相思,酒慰平生。喝出文化,喝出真意,喝出纯情,是最高境界。作《对酒》一首,聊以慰藉——
豪饮不辞鎏金杯
英姿哪堪白发催
几度对盏不逢君
曾经梦中醉几回
注:(阳城风云)为首发网络平台,开白名单后方可转载!否则后果自负。
打开小店有惊喜
编辑:悠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徐志顺,笔名徐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商洛诗歌协会理事,商洛写作学会理事。被商洛市作协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被商洛市文联授予“优秀文艺人才志愿者”,被中华诗词研究会、中国诗词家协会、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国际中华诗词总会授予“中华诗词德艺双馨著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