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平度农民用家庭账本记录好日子,账本被国家
TUhjnbcbe - 2021/1/29 4:52:00

青岛新闻网12月25日讯(记者于泓陈志伟徐斌)在平度农民刘元九看来,改革开放40年,农民生活的变化全都在他那“小山”一般的账本里。

从年开始,他用纸笔记录起自己家的收支开销,小到柴米油盐,大到买房买车,笔笔不落,而除了生活开支,老刘还记录起了自己家的点点滴滴:迎来送往见了哪些人,村里的天气如何,雨季降雨量多少,但凡是老刘觉得有价值的事儿,都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年11月11日,国家博物馆在北京向青岛农民刘元九颁发收藏证书,将他记录的年至年十年“生产生活日记账本”纳入馆藏。这是国家博物馆继年9月收藏其年至年的家庭账本后,再一次进行的收藏。

“供销社酱油两毛二一斤、盐五分钱一斤、支出两块四毛,买酱油20斤,斤盐支出五块……”

这是刘元九账本上最早的记录,简单的物价明细,把人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改革开放除的那个年代。年,刘元九跟兄弟分了家,开始自己当家过日子,而记账的习惯也就是在那一年开始的。

一年一本账从没啥写到写不下

翻看刘元九的账本不难发现,从年至今,一年一本账,而约靠近眼前,刘元九家的账本约厚,上面记得各种花销门类也就越多。

“过去没钱,记得门类就少,哪像现在,一天花的钱能比过去一年还多。”谈起这些账本,刘元九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说:“原来咱在那个生产队干保管员,咱那个账记得很详细,当时我就想,在生产队能记,那么在家里能不能设这么一个账本?当时设这个账本的初衷就是想弄明白,钱从哪里来又花到哪里去了,搞清楚这个来龙去脉。后来,就养成一种习惯,养成了习惯之后呢,不记账就不行了。从年,账本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之后,我认为现在不单纯是一个习惯的问题,而是一种责任,只要是国家有用,我就一直记下去。”

尽管账本的格式很规整,但对于刘元九来说,记账并不是个简单的活儿,仅仅上过几年小学的他,认识的字并不多,早期的账本常有错字,后来,老刘在记账的桌子上摆上一本字典,随用随翻,几十年的记账生涯,让刘元九的识字水平进步很大。

“我不觉得记账是个负担,现在一天不记就浑身难受。”刘元九对记账的执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有医院,即便是再难受,也要记下开销多少,都花在了哪些用项,也因为常年记账的习惯,刘元九走到哪儿都会随身带上纸笔,一分钱的花销也要记下来。

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老刘记账有点强迫症的感觉,但翻出十几年前的账本,数字的背后就是一家人最真实的生活。年,刘元九在衣物支出这一栏写下:“11月4日给建英(刘元九妻子)买一双布鞋,3元。12月20日割花布两尺,1元。”这一年,刘元九一家三口买衣服总共花了20.72元。而就在几年之后,刘元九家年的账本上就出现了20元一条的裤子。

农民的账本是*策最好的注脚

记了这么多年账,刘元九总结出了自己家的致富经,想要过上好日子,必须要赶上好*策。包产到户、取消农业税、农民有了医疗保险,每一个好*策全反应在了刘元九家的账本上。

刘元九:“你看,82年到85年,主要矛盾是要解决吃的问题,到85年我家就实现啦,俺村上是86年全都吃上了细粮,那么这是第一步;到了90年之后,在副食品、肉这一方面(支出)就增加啦,国家那时候渔业也发展啦,畜牧业也兴起来啦,人们收入水平也增加啦,那时候开始(吃)大鱼大肉,那你说这不就是生活改善的标志么?在吃这方面,我总结了几句话,70年代以前,吃什么没什么,80年代有什么吃什么,90年代以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那么现在呢,怎样科学怎样吃。”

刘元九一家的生活改善并不只体现在吃的一方面,年,当刘元九第一次在账本上写下“电费”两个字,整个村子告别了“煤油灯”的时代,在村子通电后一年,凭借通电带来的便利,刘元九成了村里第一批万元户。

刘元九:“82、83、84、85、86这几年吧,我种葡萄苗。种葡萄苗吧,实际上要比正常的收入(种葡萄)高得多,最高的时候,到86年卖了一万多块钱的葡萄苗。在当时来说,能挣一万块钱,这万元户是相当了不起的。年9月份,咱家就买了一台青岛牌的电视机,21英寸的,花了元,在那时候俺们村就有了十来台彩色电视机,我是其中之一;再就是87年,弄(用)上了液化气,现在觉得液化气有什么了不起,很平常,可是在当时,算是生活上的一个大飞跃。为什么说是个大飞跃呢?历来我们做饭都是用柴,那么现在用上气儿就是一个大的进步!还是87年,买了一个抽水机,那么我浇地(以前)都是肩膀挑,我那块地距离能有多米,浇这一遍要多担水,到了87年用上了抽水机,虽说是小推车推着累点,但是它抽水很快就抽上来了,这些要是村里不通电,你根本不敢想。”

在三十多年的账本中,年是个特别重要的年份,农民祖祖辈辈要缴的“皇粮国税”没有了。

刘元九:“历朝帝王称盛世,惟有今朝不纳粮,那么到了年的时候,国家就取消了这个摊派(农业税),还有农业税、特产税,这不全部取消了,这就反映了*的*策,到了年,国家就开始给农民发基础养老金了,一年比一年多。”

“说大泽山葡萄、大泽山葡萄,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这个村,为什么说呢?第一个我们历史长,第二个我们的质量在大泽山是首屈一指的。”谈到种葡萄的收入,刘元九所住的大泽山镇种了两千多年葡萄,可真正靠葡萄致富还是近三十年的事。依靠种植葡萄、发展葡萄旅游致富,这几年收入的变化,全都记在刘元九的账本里,他仔细汇总了一下,最近六年的家庭收入占了记账36年总收入的41%,小日子的红火可见一斑。

年,刘元九家首批账本移交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年,刘元九又增补了自己从年到年的账本,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刘元九家的收入从年的元变成了元,而刘元九两口子的收入也不仅仅依靠种葡萄,还加入了保险收益和银行利息。

刘元九:“当时在收藏现场,博物馆的陈宇同志就跟我说,有你这个账本,国家博物馆把门向你敞开啦,你记多久我们收多久。我也想,只要我在有生之年,我就一直记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献给国家。”

内容转自青岛新闻网

点击右下角的好看

给我一个好看

平度小大事长按图片识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度农民用家庭账本记录好日子,账本被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