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
引种苦瓜抗病性减弱
他创造性应用蔬菜种苗嫁接技术
李春文“试水”种苗繁育,是从我国台湾地区引进的一个苦瓜品种——“碧秀”开始的。苦瓜是四川人喜欢的一个瓜类,夏天吃苦瓜清热解暑,但那时的成都还没有比较好的苦瓜品种,于是耐热性好又高产的台湾苦瓜“碧秀”就进入了他的视野。租土地、建大棚,李春文用他的专业知识,成功培育来自台湾的苦瓜品种,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良种存活率大大提高。然而连续引种四五年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碧秀”的抗病性在逐步减弱,土残病害逐步增加,如何有效延长品种的使用寿命?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头脑中,一天路过一个葡萄园,看到葡萄嫁接的场景,给他带来了触动,蔬菜种苗的培育为什么不能采用嫁接的方式,以砧木的优点弥补苦瓜苗的缺点?他利用抗病性好、丰产性好的丝瓜做砧木,成功嫁接台湾苦瓜。“嫁接后的‘碧秀’苦瓜,藤蔓像矿泉水瓶子一样粗,我们还引导农户像种植葡萄那样搭起拱棚,密密麻麻的苦瓜缀满了枝条。”李春文回忆说,他还带领村民改变种植方式,从亩栽株,减少到亩栽株,直至亩栽80株,栽培方式的改变和嫁接技术的利用,让产量翻番、效益翻番,从亩产0公斤、收入1万元,提升到亩产公斤、收入3万元,农民尝到了增收的甜头。“四川苦瓜种植面积大、种源丰富,我们完全可以培育出更适合本地种植的苦瓜品种。”台湾优质苦瓜引种成功后,李春文不满足于仅仅只做种苗繁育,他决定向更为广阔的种子选育研究出发。坚守从上千个组合中培育新品种他针对需求定制不同的苦瓜品种优良种子的培育就是这样,为了选育出一个好的品种,往往需要几百上千种实验材料。于是,李春文带领大家在普通大棚内种植各种不同品种的苦瓜,广泛进行杂交实验,大海捞针般地等待着性能更好的优良品种出现。选育工作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辛苦而单调,单单是给苦瓜授粉的环节,就给人带来不小的挑战。夏季单层普通大棚内的温度高达35-40℃,工作人员却要迎着高温,争分夺秒地抢在最佳时节为苦瓜进行人工授粉。从8年开始,每年几百个组合实验下来,却一个可能的组合都没有遇到!看不到希望的他几度产生放弃的念头。“就简单地卖种子,也能过得很舒坦,何必去冒这么大的风险,受那么多累!”朋友们好言相劝,但是一想到农民对优良种子的渴求目光,李春文咬咬牙,又坚持了下来。“做科研,坚持很重要!”回过头来看那段最艰苦的岁月,李春文感谢自己当年的坚守。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好的苗头终于在年左右出现了——一株杂交苦瓜集中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抗病性、商品性,他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送去专业机构检测,各种指标都达标!这株承载着大家希望的苦瓜苗,经过反复实验和再次培育,最终定型为金田。随后他又一鼓作气地开发出金田、金田等系列爆款产品,并顺势针对省内不同的气候带,量身定制10余个苦瓜系列品种,涵盖了早熟、中熟、晚熟,不管是大棚种植,还是露天种植,都有适合的品种供农户选择。这些品种抗病性好,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生长势强,产品的产量更高,商品性好,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种苗虽小,但富有力量与希望。—END—文字丨学习强国
图片丨学习强国、乡村振兴博览园
编辑丨小博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